網上圖片
先談談澳門食水供應的穩定性
澳門雖然沒有地震、海嘯等嚴重天災,但卻是颱風多發區。相比突發性自然災害,颱風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預報時間較長。因此,澳門人並沒足夠危機感去產生日常儲備大量食水及糧食的習慣。
然而,由於本澳防洪、防澇的基建以及城市規劃仍停留在一百年前的水平,所以每次出現較大的颱風及風暴潮,都會對整個城市造成致命打擊,從而影響供水供電的穩定性。(我們在這裡不詳細討論城市基建方面的問題。)
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每當收到強颱風來臨的消息,超市的瓶裝水就會被一掃而空。這反映出兩個問題:首先,市民對政府和供水系統穩定性的信任度不高;其次,宣傳教育不足,導致市民因無知而恐慌性過度搶購。
結果,大部分家庭在每次颱風後,都會剩下大量喝不完的瓶裝水及用完即棄的塑膠瓶。每次都給自己一個“有備無患”的藉口,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需要多少水,也無法估算。這不僅浪費金錢,還會對環境造成長遠的傷害。
說一說,我們每個人每天平均需要用多少水?
澳門可以被比喻為一個已發展且環保意識薄弱的城市(無農業),每人每天用水量大約為200L。一般來說,沖廁用水約為100L,洗澡用水約為90L,其餘10L則用於洗衣、洗碗、煮飯及直接飲用。當然,這些數字只是大環境的平均統計,會因應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而有所調整。不過大家都能看到,實際上直接飲用的水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約2公升。
那麼,颱風來臨前我們需要儲備多少水呢?
簡單來說,如果你不想因未買瓶裝水而感到自己未準備好迎接颱風,你可以為家裡每人準備三天的飲用水,即每人三天共6公升的瓶裝飲用水就已十分足夠。原因很簡單,首先,颱風來臨時不一定會停電停水。即使停電停水,通常也不會在颱風到來的瞬間就發生。根據過往經驗,從颱風到來發展到停電停水,再到恢復供應,三天的儲水量已足以應對很極端的情況。
至於洗碗、煮飯等其他用途的水量,假設在颱風天斷水斷電期間你仍有心情每天洗衣(只能手洗)、拖地,你可以為每人每天準備10L的水量,三天下來共約30L。
至於沖廁和洗澡用水,假如在颱風天斷水斷電期間你無法降低生活品質,你需要為每人每天儲存約190L的水量,當然,你洗衣服後的水能夠用作沖廁,既然是災難,就將就一下每人每天減去10L吧。三天共需約540L,即大約0.54立方米。如果家中沒有浴缸,這個數量的確有些多。
有沒有更加聰明理智的方法? 減小購買一大堆瓶裝水?
其實反正是颱風天停水停電的日子,家裡可以放一些免洗餐具,就可以省下部份生活用水(上帝會原諒你的)。衣服、洗澡也未必需要像平時一樣每天洗個爽。拖地、洗衣服、洗菜的水也可以用來沖廁澆花,利用這機會過幾天環保的生活。
至於所需儲水量的估算和分配,我們需要從衛生角度去把需要用的水分類來討論。
第一類: 需要潔淨度要求高的水: 包括要喝的水、煮飯的水
對於潔淨要求高的水,(三天6L煮飯洗碗27L) ,你可以用封閉的容器儲水。例如水罐、水袋等。需要用時再煮沸。至於如何煮沸? 考慮到家裡可能連電力和瓦斯都有可以中斷,你可以買一個簡單的卡式小瓦斯爐在家中備用,就是我們吃火鍋的那一種。如果你家裡本身就是用瓶裝瓦斯爐(石油氣)的話,那就根本不用額外再去考慮。
假如你家裡有運動水瓶也不妨先把水煮好的放滿,像我家裡平日就有一堆大大小小的運動水瓶。
近年我多數用這種可折疊的水袋,每個容量為10L,約等於20瓶500ml的瓶裝水。平時可以折疊存放,
有需要時洗乾淨再儲水,一家四口五個就十分足夠。(淘寶貨)
簡單的卡式爐,斷水斷電的時候很好用。如果你家本身就用大瓶的石油氣就不需要了。
第二類: 不需要潔淨要求太高的水: 包括沖廁的水、洗澡的水、洗碗的水、洗衣服的水
對於不需要潔淨度要求太高的水,例如沖廁水。 沖廁用的水可以使用較開放的容器存水,例如你的浴缸(如果漏水可放膠紙),水盤、水桶等儲存。如果你以日子省水但還過得去的態度用水,考慮蒸發和滲漏。每個人三天存量約需310L。一般來講,因為你的活動量變低,正常用水量也會隨之稍為下降。
大水桶一般15~20L,家裡沒有浴缺的話,需要儲水時你可以把水桶,地拖桶通通都放滿水。
透過上面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基本上不必為幾天的停水停電去買一堆瓶裝水。其實,反正這種缺水缺電的日子好幾年才遇到一次,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好好去準備,不要太過度反應。也順便呼籲一下減小使用即棄的瓶裝水。
R.S.E F.Chan 09.2020更新
專業的入則顧問,為你提供最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