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大家都說大廈的牆身瓷磚掉個不停,原因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就因為是瓷磚"黏不住"牆身,所以就掉下來了,以上這句明顯是廢話。但是,我們又想一想為什麼別人的黏得住,但你的又會黏不住呢?
我們先講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又沉悶的原因。
瓷磚質量有問題
一般來說,選用吸水率或收縮膨脹率過大的瓷磚時,若使用濕式貼磚法會較容易因為熱脹冷縮導致分離剝掉落。所以,大家如果想使用傳統的濕式貼法,那當你選購瓷磚時,它的吸水率最好是E≤0.5%以下,瓷質磚收縮膨脹率亦約為4×10^-6以下為佳。
但如何知道瓷磚的以上數據呢? 大家可以在購買時先看一看盒上的產品規格,都會在包裝上清楚的標示。但假如包裝上沒有,而店家也不能提供呢? 那我就勸你不要買了。因為現在的瓷磚都是在工廠按規格生產的,市場上已經很小會有沒有標籤的產品。因為如果你對你所買的瓷磚規格和物理性一無所知,那你就只能用經驗或試驗去決定施工方法,廢時失事。
施工前表層處理有問題
- 貼瓷磚的背面處理不乾淨,有沙有塵有土,甚至我見過連保護的包裝也還沒有撕走;
- 剪力牆、抹灰牆(批蘯)沒有做好表面處理;
- 做好防水的衛生間牆面,如果用濕式貼法把磚直接貼上去,防水層附著力不夠;
- 清理好牆體後放太久,牆面再次污染 (如礦物質、雜質、白華(石灰)或青苔等);
- 牆體本身變型或收縮,例如建築物出現非均勻沉降,或者超高層建築物的自然擺動造成的牆體伸縮、外牆乾燥收水未完就全立即施工等。
施工方法及質量出問題
- 施工過程中如果墊層的水泥砂漿鋪設太厚或水泥加水太多;
- 澆水、浸水的濕潤度不夠、或浸水後放置時間過短表面水份過多等,都會導致瓷磚與牆面粘結不緊,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鬆脫掉落的情況;
- 水泥砂漿配比錯誤,一旦水分蒸發後就很容易導致空鼓;
- 大尺寸瓷磚留縫過小,磁磚冷熱伸縮時相互推擠易造成翹起和破裂;
- 施工期間沒有對環境針對性進行養護。例如溫差太大、天氣太冷太熱、日照強或乾燥的施工環境;
- 基層抹灰有空鼓沒有進行修補;
- 使用單面水泥漿還是兩面水泥漿的工法選擇錯誤;
- 外牆牆體施工完成時間與外牆磁磚貼著的時間相隔太短或太長。
2.真正的問題出在管理和制度上
以上說了那麼多科學成因以及施工規範,其實只是瓷磚掉落的其中一小部份原因。大家需要認清一個客觀的現實,就是假若你是業主方,根本沒有可能攪懂全部所有細節、施工過程和原理。同樣其實你也不需要去理會前段文章那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成因。同樣道理,因為你是業主,你也不需要像科學家一樣在工地和前線施工人員慢慢說教說原理,就算你懂,前綫施工人員也未必聽得懂。就當他們聽得懂,也不一定會跟著你的要求去做。
其實,這些年來我所見過現場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出現在管理上 ,我簡單歸類為以下三點:
- 你所僱用的現場施工人員有沒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 或你僱用的管理/監理公司,沒有仔細去了解過施工人員的經驗和施工方法是不是合乎規範。
- 監理公司的驗收標準和監察方式是否合理? 抽驗的數和量是否合理?
- 材料的選購有沒有對質量把關? 有沒有充份討論過出現問題的可能? 並針對不同材料和針對環境的施工方法的調整?
以上說得好像很空泛,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
澳門政府的公共工程一直以來都是瓷磚掉落的重災區。就以氹仔的TNXX經濟房屋為例,一直出現大面積瓷磚掉落。到目前為止,政府和施工方也沒有給出一個令大家信服的答案和解決方案。
但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 不經過實地考察和做測試,我也沒有參與整個施工過程,光從圖片和口述的資料我們只能略說一些土木工程上的觀點和可能性。
上面兩張是氹仔的TNXX經濟房屋現場照片,下面一張圖,我用簡單把瓷磚貼在牆身上的切面講解一下,試試粗略地去一步一步分析這個成因,並去說明支持我之前的觀點。
我們從上面兩張相片中見到,使用了濕貼法,而作為濕式黏合層的3仍十份完整,緊緊地附在1的牆體上。 所以,剝落的問題我們可以確定就出在2和3之間,意思是黏合劑或底漿沒辦法黏住瓷磚。
當出珼如相片中使用濕貼法而剝落出現在2和3之間時,多數因為瓷磚的吸水率過高、沙漿的配比有問題、施工的時間拖得太長、瓷磚的底面沒有清理完好、施工前磁磚浸水時間過短或浸水後瀝乾的時間過長或過短等、瓷磚留縫不足或填縫物料剛性過高等等。
然後你要找出確實的問題到底出在上述的那一個可能時,你就要進行測試和化驗去把每一項排除,例如對沙裝、瓷磚等一個一個去測試。
又假如剝落出現在1和4之間時,在更為外層的2和3也會同樣剝落。而出現在1和4之間的剝落多數因為結構變形、收水未完、1的表面沒有處理好等等一大堆原因。
更麻煩的是,當你知道現在的牆身是因為2和3間的黏合出現問題時,也不代表1和4之間沒有問題。可能是局部沒有問題,又或者問題還未出現。
那麼,當你作為一個業主,你怎麼可能完全理解和清楚整個施工和採購出現上百個可能的問題並一一預防呢? 而且材料和施工方法日新月異,基本上是不能的,也不合乎現實。
從另一方面來說,泥水土木工程發展了很多年,所以容錯程度是相當高的。很小出現一兩個小錯誤就發生很大的質量事故。換句話說,當出現很大的質量事故時,往往不是一兩個小問題做成。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圖片的例子。
上面兩張圖片是我家附近店舖正在裝修的的牆,大家可以看到幾個重要的問題。
他在原來的紙皮石飾面上直接施工、正確做法是將原有飾面打至石屎面再去施工;
底部的泥漿嚴重不均勻。
但是,其實這個牆身己經施工了十幾年,也幸運地沒有出現過瓷磚掉落的問題。這就說明了我前述那句話 "泥水土木工程的容錯程度是相當高的,很小出現一兩個小錯誤就發生很大的質量事故"。 當你見到出現很嚴重的結果時,也代表了整個過程不只是出現了一兩個小問題。
3.結語
這裡給一些小業主的建議是,每當質量問題發生事,業主常常被施工方推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技術或科學術語,把責任說得模糊不清。假如你對施工方面沒有足夠知識的話,你可以在採購材料的時候,叫施工方與供應商溝直接通確認是否合適,並溝通好該材料施工的要點,也可以叫施工方以連工包料的方法去做。這樣做可以避免萬一出問題後,你說他施工做得不好,他說你的材料有問題這種互相賴皮的情況。
也給新進入建築行業新人一個小建議。制度的建立、落實各層施工和監管人員的水平和資格,遠比堆人頭去做樣子更為符合實際的效益。也比你在工地會議講一大堆道理和理論,做一大堆文件更為重要。當然,假若你有無限資源的話,你也可以既落實各層施工和監管人員的水平和資格,也可以堆人頭去監管整個施工過程,同時亦可以做一大堆文件去加強管理以及作為監察或追究的依據。
同時,了解清楚每一樣材料的性質和施工法尤其重要。很多材料外觀和傳統材料大同小異。但是,因為科技的進步施工方法和配料每天都在變化,不要一直用老舊的一套方法去解決不停出現的新問題。
最後,希望大家都不用住在剝皮屋。
4. Q&A
就如TNXX經濟房屋的案例,有人問我是不是因為選用的瓷磚過大過重所以容易大面積剝落?
理論上,更大更重的瓷磚在物理層面一定是需要更大的附著力在能固定在牆身。而且,當出現潮濕或熱漲冷縮時,在相同綫澎漲系數下,根據定義式(αt=(Lt-L0)/L0)會有更大的變形量 。這樣兩點是對瓷磚固定黏合在牆身是不利的。
但是,以上這種說法並不全面,大家可以看看美副將馬路和高地烏街交界的一幢建築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它的外牆是紙皮石夠小了吧? 但是仍然不停剝落,外牆仍是千瘡百孔。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去說貼在牆上的磚大小去決定他容不容易剝落,因為以上的影響是十分輕微甚至小到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當正確的材料使用正確的施工法用在正確的地方,這瓷磚才會耐用安全。